作者:陈墨
本文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陈晓林先生提供,风云时代保留版权,其他人不得任意转载,若要转载请与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联系。
本文为风云时代版“古龙精品集”天涯·明月·刀的作品导读。
古龙的小说,有很多很好的书名。
其中最好的书名是以下两部:
──《流星·蝴蝶·剑》,
──《天涯·明月·刀》!
这两个书名不仅字面形式对仗工整,堪称佳对;而且二者的意境也形成了极其有趣的对比。
流星闪耀、蝴蝶飞过、剑光电火,都是瞬间的美丽、刹那的辉煌。人的欲望、功利、欢乐甚至人的生命本身,难道不也是如此?
天涯在地、明月在天、刀痕在意,则是永恒的惆怅、不朽的铭记。人的情感、精神、痛苦以及人的生命价值,难道不应是如此?
──这两个书名几乎概括了古龙小说的全部精神实质:短暂与长久、刹那与永恒,本就是对人生的最凝练的概括;是对人生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的最大的觉悟;也是人生的欢乐与悲伤、痛苦与追求的最深的动机与根源。
好书经历的沧桑
人生混沌如太极,刹那与永恒就是它的两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古龙的人生感悟与其创作动力正是由此而来──
对流星、蝴蝶、剑的体验与感悟;
对天涯、明月、刀的想像与思索。
然后情动于心、发而为文,写出精彩的武侠小说来。
在《流星·蝴蝶·剑》和《天涯·明月·刀》这两部书中,我当然更喜欢后者。这不仅因为《流星·蝴蝶·剑》有美国小说《教父》的影子在,也因为这部小说写得太轻盈、太轻巧了。
《天涯·明月·刀》却绝非如此。
古龙说:“一部在我一生中使我觉得最痛苦、受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见《谁来跟我干杯》,风云时代二○○八年七月初版)!
《天涯·明月·刀》是古龙的一部刻意求新、呕心沥血之作。
然而这部小说的出版非但没有给古龙带来新的荣誉、新的赞誉和新的鼓舞,却反而给他带来了批评、压力、乃至沉痛的打击!──当时有不少人不喜欢这部小说,甚至也不喜欢古龙的求变与求新,而“不喜欢”的理由主要是──
“看不懂”!
人们理直气壮地认为,“看不懂”的小说就一定不是好小说,却很少有人问自己是如何看、以及应该“如何看”。
实际上,有很多读者都只想看、也只能看那些童话式的故事,那些他们熟悉的、习惯的、老一套的故事;而对那些他们不熟悉、不习惯的求新求变的小说自然就看不懂、也看不惯。
于是,对那些人而言,“看不懂”就等于“不好看”。
而“不好看”自然就是“不好”!
甚至有人认为,《天涯·明月·刀》这部小说是古龙的小说创作从高峰期走向衰落期的标志,理由是,此后的小说虽然还有不少,但极少有杰作──古龙小说的名作大多是在此以前的作品。
这话当然太过武断。
问题是,《天涯·明月·刀》这部小说本身是“高峰”还是“衰退”?
肯定有人认为是衰退的标志。
而我却认为,这部小说是古龙小说创作的最高峰。
其后若有所谓衰退与下坡,正是相对于这一高峰而言。
正是因为古龙为这部小说花费了太多太多的心血,从而“内力”大损。
正是因为古龙的这部小说没有得到应有的公正准确的评价,从而使古龙从此意兴阑珊,求新求变成了他的一杯喝来十分苦涩的酒!
说《天涯·明月·刀》是古龙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当然不是随便说的。我有很好的理由。
理由是:这部小说求新出新、求变有变。
即在形式上将电影的画面、小说的情节、诗歌的语言真正地熔于一炉,并且将诗化叙述的“古龙文体”发挥到最新最纯;而在内容上将人物的个性、人生的体验、人性的探索真正地融会贯通,并且将人我合一的“古龙风格”发挥到最精最深。
小说的“楔子”的这种写法,绝对为古龙所独创:没有故事、没有情节,甚至也没有人物出现;有的只是一段对话,而且还不知道是谁的对话。这是采取了电影的“旁白”的形式,说的是人物的心理和精神、人生的寓言和哲理,却又是小说的情节与主题──关于天涯、关于明月、关于刀和刀手的命运──
天涯不远。
明月在心。
归程在即。
──人的生命本就是一段历程,生命的意义在于这一历程本身。
只要你去找,你就一定能够找到。
古龙的无双绝技
“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仿佛是空的”──这样的话当然是说傅红雪,当然也只有古龙才能说出。
这样的“楔子”看起来似乎很玄,但我们真的看完了这部小说,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关于这部小说的语言,我想我不必举很多的例子,读者随时都能看到──
它的特点是简洁而又充满感性,仿佛都可以触摸。
另一个特点是生动而又充满智性,随时都能使人受触动。
可贵的是,这部小说的语言较少那种为幽默而幽默、为机智而机智的造句,一切都是围绕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本身而写。自然而然,仿佛是从心里直接流出来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小说语言中的诗意与哲理的含量极其丰富,处处充满作者对人生的慨叹与感悟,却又都是因境而生、缘情而发。似乎这些语言都是从小说中自己生发出来的。
古龙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的精彩,一向为人所称道。
这部小说当然也不例外。
对话很多、或常以对话推动情节,是古龙小说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是从电影剧本的写法中学来的,电影的情节需要很多的对话。不仅交流人物之间的感情、传达必要的资讯、刻画人物的性格,而且还能通过对话来交代情节背景、参与小说的叙事。
所以,古龙小说的对话艺术,可谓无双绝技。
当然也有人说,古龙滥用对话。这种情况容或也是有的,但“滥用”与不滥用的标准却不大好定。一种是根据书中的人物是否有可能说那么多,还有一种是根据读者是否感到太多太滥,这两种标准就不大好统一。
我们不用说别的,只说这部小说,我以为对话虽然很多,但绝不能说它太滥。因为这已是古龙小说的一种叙事风格,是其叙事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对话是一种语言操练的手段。
古龙从对话的叙事选择中学习了很多的技巧与艺术,甚至因此而悟了道:古龙小说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话的艺术”。
──他用这种方法与形式来与读者进行交流。
──他把叙事的艺术改造成为“交流的艺术”!
所以,在古龙的小说中,不仅作者与人物同在;而且作者也与读者同在。
──古龙小说的作者、人物同时在等待读者加入对话与交流。
如果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觉得古龙的小说对话太多太滥、更不会觉得它难读难懂。
可以说,这是一种新的语言艺术,新的小说形式。
生命的尊严与淬炼
古龙有一句名言:“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怎么写?”
那么,古龙这么写,又有什么不好?
《天涯·明月·刀》之与众不同当然不仅是它的创造性的语言形式,还有通过其语言形式所传达出的新颖独特的叙事内容,和生动可感的思想主题。
小说的主人公傅红雪是古龙笔下最独特的人物形象。他虽可以说是沈浪、李寻欢、叶开等人组成的“浪子”系列中的一个,但却与上述人物迥然不同。
他不是“小李飞刀”的传人,他的刀法自成体系。
他也不是“爱之刀”的传人,他学的是“仇恨之刀”。
他的人就像他的刀,刀在人在、刀亡人亡,真正是人刀合一。
他的人就像他的刀,不仅锋利而且脆弱。锋利时只要刀光一现就会有人丧命;脆弱时人刀同抖、一触即折。
他的人就像他的刀,不仅神秘而且痛苦。他的身世就像他的刀那样从不给人看;他的痛苦也像他的刀那样只有自己默默消受。
他的人就像他的刀,不仅杀人而且剜割自己。有形的刀用以杀人;无形的刀却在同时剜割自己。
他是一个跛子,却有走不尽的复仇之旅、生命长途。
为了保持清醒,他几乎从不喝酒,但却偏偏有要命的羊癫疯。
为了记住仇恨,他几乎从不爱人,但却又偏偏为了爱而受到了最大的伤害。
快乐与他无缘,痛苦才是他的标志。
因为他的名字“红雪”──红色的雪、血染的红雪──本身就是残酷、痛苦、仇恨的铭记。
──在这部书中,我们能看到他的这些特征;在古龙后来写的这部书的“前传”《边城浪子》中,我们更能看到这些特征。
然而《天涯·明月·刀》并不仅仅是要刻画这样的傅红雪的形象。而是要写,在人生的长旅中,傅红雪的性格变化和变化中的傅红雪。写他如何从仇恨走向宽容;如何从脆弱变为坚韧;如何从痛苦之中悟出人生的真谛;如何在绝望中树立新的人生信念;如何从漫漫长旅之中散播爱与宽容的种子。
燕南飞要杀他,他却非但不杀燕南飞,反而一直保护对方,并多次救了燕南飞的性命。
萧四无与他为敌,三次向他偷袭,他三次都放过了对手,直到他自己已无法控制自己时。
虽然他不爱卓玉贞,但当卓玉贞要他当她孩子的父亲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后来他发现卓玉贞是个骗子、杀害了他的朋友并要杀害他而且侮辱他时,他还是没有杀她。
他早知道明月心是个神秘人物,而且发现她欺骗他,但他并没有想到要向她讨回公道。
他知道公子羽是他最大的敌人,是他痛苦的来源,甚至几乎摧毁了他的身体和精神;但在他可以杀掉公子羽时,他非但没有杀他,反而使公子羽迷途知返、顿悟人生。
周婷是一个卑贱的妓女,傅红雪以其人格力量唤醒了她的爱与尊严;周婷的爱与自尊又深深地打动了傅红雪,从而使他找到爱的寄托与人生的归宿。
从卑污处找到了洁净,从痛苦中找到了幸福。
傅红雪的存在,已变成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他不仅是人生路上的悟道者,同时也以自己的行为,成了一个伟大的传道者。
他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他人的生命。
不仅珍惜生命本身,更重视和珍惜生命存在的价值。
最可贵的是,傅红雪的传道,没有说教。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