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荆楚网 2004-04-17
神州在侠不灭 血犹热人未老
■写武侠的人都自称大侠,我是大侠中的大侠,所以是“巨侠”。
■金庸承前,我启后。但我继承古龙。与古龙、梁羽生没有深交。
■古龙先生曾经说:以后的时代是温瑞安的。我很惭愧。
■“你为什么要写那种文章(武侠小说)?”“因为我爱中华文化。”
“铁手”、“无情”、“冷血”、“追命”,许多读者通过电视剧《四大名捕》结识了这四名江湖高手。4月16日,应《今古传奇》武侠版的邀请,小说《四大名捕》的作者,“新武侠小说四大家”之一的温瑞安莅临江城——
温瑞安,祖籍广东梅县,1954年1月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九岁时自创文社,更在新马及宝岛台湾求学。写作之外,创办了当地最具规模的文艺社团,后移居香港;在台湾生活时,曾蒙冤入狱。迄今已出版800部书,涵盖评论、诗歌、剧本等各个领域,其中700部以上属武侠小说。代表作有《神州奇侠》、《四大名捕》等。
新武侠文坛有“四大天王”,开创者梁羽生,大宗师金庸,已经封笔;鬼才古龙,英年早逝;温瑞安则是古龙之后新派武侠小说的重要作家,超新派武侠小说的创始人,被誉为“奇才”。
巨侠的童心
温瑞安终于来了。
上身是一件宽大的白色西装,配黑色的裤子,脚底却踏着一双蓝色的旅游鞋。宽额白面,潇洒异常。这就是温瑞安。4月16日上午,在邀请方《今古传奇》杂志社为温瑞安举行的欢迎会上,刚下车的温瑞安看到欢迎队伍中的锣鼓,十分兴奋,顾不上和熟人打招呼,径直过去举起手掌敲起鼓来。也许温巨侠赤手空拳的敲鼓还是头一回,一掌下去,竟然将鼓敲翻了。人群中一阵大笑,温瑞安一脸谦恭。对于这种难掩的童心,温巨侠说:“武侠是成人的童话。写童话的人就是这样。”
记者问温瑞安,为什么自称“温巨侠”?温瑞安答:“写武侠的人都自称大侠,我是大侠中的大侠,所以是‘巨侠’。”
这位巨侠不简单。1959年,尚未入学的温瑞安开始遍读家中藏书,写出了第一部以少量文字作为说明的连环图故事:《三只驴子》。1963年,当选级长的温瑞安以班上的同学为正邪人物,撰写自绘插画的长篇小说《龙虎风云录》,最后全校同学争相传阅,就想看看自己“如何下场”。有同学为了争得成为小说里的正面人物,不惜讨好或威吓作者,甚至大打出手。次年温瑞安开始给老师代课,代课内容是讲自己编的故事,有过一口气讲八小时而放学后又讲八小时的纪录。长篇《血河车》即在此时成文。同年,第一首诗发表在香港《世界儿童》杂志,诗名《月亮》,八行,由温执笔,结义兄弟廖雁平“出资”(邮费)投稿,故发表时写明两人“合著”。从此温瑞安一发而不可收,散文、小说、诗歌源源不断地从笔间流出。他写作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最快时一个小时写过4500字,通常一个小时也在二三千字左右。不到50岁,他已写了800多部书了。
做湖北女婿
从1985年最后一次在祖国内地“抛头露面”之后,温瑞安已经有近20年没有接受过媒体的采访了。温瑞安告诉记者,最近这些年,奔波于香港、台湾和深圳之间,自己在这三地都有产业和其他事务。让记者惊诧的是,此次湖北之行,一直独来独去的温巨侠带上了自己的夫人刘静飞;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温夫人竟然是宜昌人!
温夫人刘静飞原名刘静,是个地道的宜昌人,芭蕾舞演员出身。刘静飞这个名字是在温巨侠的建议下改的——温瑞安觉得,“静”“飞”之间,方有芭蕾气质。
在游览东湖的车上,温瑞安当着夫人的面,和记者回忆起了两人相识时的情形。年届五十的温瑞安非常准确地告诉记者,两人相识的时间是1998年2月26日晚上。那天温瑞安去广州某剧场看芭蕾表演,射灯下翩翩起舞的刘静飞一下子便钻进了他的视线。表演结束后,温瑞安动用了秘书、助理、老师和朋友等一切关系,千方百计地结识了刘静飞。
此后温瑞安开始频频“进攻”。刘静飞终于被打动了。但此时远在宜昌的父母不知道温瑞安是谁,正好当时电视里在放《四大名捕》,她就告诉家里人:“去看《四大名捕》,那就是他写的。”
回忆往事,温夫人笑说:“温巨侠是一个浪漫的人。”温巨侠则说:“浪漫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温瑞安认为直接来自于他的父亲。温巨侠的父亲原是广东梅县人,后来因为得不到自己所爱的人,负气出走马来西亚。温巨侠说:“爱和写诗一样,都需要冲动。她就是让我冲动的人。”
温巨侠的冲动“物有所值”。2000年8月,两人在香港举行了婚姻公证。两年之后,这一对神仙眷侣有了自己的BABY,温瑞安为儿子取名为“温良玉”,这是温瑞安写小说时用过的笔名。
评“金”“古”
“金、梁、古、温”,这是目前公认的新派武侠小说家的排名。记者请温瑞安谈谈对这个排名的看法,温巨侠非常腼腆地说:“这是读者朋友的抬举。”对于三大家中的梁羽生与古龙,温瑞安告诉记者,自己与他们并无深交。据温瑞安回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曾与二位大师有过短暂的几次相逢,但都是在诸如研讨会之类的场合。温瑞安的随从,在台、港文学界亦自成一家的叶浩先生在一旁补充说,有一次古龙看了温瑞安的小说之后,曾说过这样的话:以后的时代是温瑞安的。记者向温瑞安求证,温巨侠谦恭地回答:“我很惭愧。”
谈起古龙,温瑞安说道:“我是他的继承人。”温瑞安十分佩服古龙,认为在金庸之后,古龙另辟天地,自成大家,对于武侠小说的发展居功至伟。他认为自己主要继承了古龙小说的两个方面:一是短句式的叙事方式,二是古龙小说中的平民精神。“侠义在人间。”温瑞安说。对平等与自由的梦想是武侠小说存在的理由。
同写武侠,温瑞安自称是“金迷”。金庸与他的关系,亦师亦友,相互欣赏。金庸曾经批评他的小说,另辟段落写山川风景,不够自然;文章写得像倪匡一样快,未必是好事;兄弟背弃出卖的情节重复,不宜写得太多……这些善意的批评,温瑞安大都能够接受。他认为,在古白话和现代语言的结合上,金庸的小说已经“天下无敌”。
记者问起目前金庸正在修改小说的事情,温瑞安表示钦佩:“作为一个金迷,我是反对的,作为同弄文学的人,则表示赞成。”“但是过度的修改对作品来说,有时候未必是件好事。情节可以更天衣无缝,结构可以更完满,却难免缺少当初的酣畅淋漓和痛快洒脱了。”温瑞安说。
武侠的观念
温瑞安对台湾诗人余光中亦极为钦佩。记者问:“余光中曾经说,自己的散文比诗要好,那么你怎么看待自己的小说和诗?”
温瑞安笑了。“余光中的散文确实比他的诗好。至于我,则是诗比小说好。超新派小说的真正创始人是古龙,我只是继承而已。武侠一道,金庸算是承前,我则是启后。伟大的文学家必须做到一点:你可以空前,但不能绝后。”
温瑞安认为做文学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情怀。这种情怀,要能够让人看到人性之不足与为人的困境。温巨侠用他的《四大名捕》来解释:
“小说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缺点,最明显的是无情。他不会武功,最接近一个正常人,然而他残废。在退无可退之时,他唯一能倚仗的,是自己毒辣但光明正大的暗器。
有一种人是可以毒辣但光明正大的,比如女性。她们弱小,在非常的际遇里要求得生存,只有以不变应万变。这是弱小者要求自强的代价。
追命玩世不恭;铁手宅心仁厚,总是以德报怨,所以总是在不公平的场合与人决斗;冷血是野狼养大的,49招剑式使完之后,还有断剑的绝招(那是写到无处可写时才想到的),但是他脆弱,像一个在野外逃生的孩子,需要呵护。
“这四个残缺的人合成一块,也许才是一个正常人。但是不可能,他们都有缺陷,却又各有情怀。”
这情怀,就是温巨侠的武侠观念。相信这个世界总有残缺,让温瑞安总有一颗宽容的心。
武侠的未来
写武侠曾给温瑞安带来过牢狱之灾。1980年在台湾,温瑞安曾被以“涉嫌叛乱”的罪名,押解入军法处的监狱。在接受审讯的时候,警察问他:“你为什么要写那种文章(武侠小说)?”
温瑞安答:“因为我爱中华文化。”
那个警察的下一句话让温瑞安痛苦至今:“你凭什么爱中华?”
温瑞安对记者说,那一刻,只觉得心在滴血。作为一个马来西亚华侨,温瑞安的五十年,走过的是一条始终在边缘的道路:从马来西亚到台湾地区,再从台湾到香港,最后从香港到深圳。温瑞安说:“我是在一步步向中华文化靠拢啊!”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视,让温瑞安每次回祖国内地,游圆明园、游故宫,都有一种朝圣的感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温巨侠对记者谈起武侠小说的未来。
他说:“文学总有高峰和低谷,但是一个高峰过去,静一段时间,总能有新的进步。现在国内的武侠创作,受着各种各样风潮的影响,比如日本漫画,比如对玄幻小说的借鉴。但是有影响是一件好事,只要我们有自己的文化,兼收并蓄,等待一些时日,总会有新的高手出现。所以现在看到有些年轻的作者,我总是说,不要急,给他们时间。新武侠最大的希望就在于:武侠在神州。”
说完最后一句话,温巨侠深吸一口气,抬头望了望东湖边依依的垂柳。采访的最后,记者请温瑞安给本报读者题字纪念,他爽快地答应了。就在东湖边轿车的车身上,他伏身运笔,一挥而就,写的是:
“神州在,侠不灭。”
金报记者 乔奇 刘蔚丹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