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林世奇《劍氣簫心》武侠散文集序,2023年
風靡了一個世紀、擁有數以億計讀者的武俠小說,在時代無情的淘洗下,終於還是免不了逐漸沒落的命運。其實,這也是通俗小說的宿命。「通俗」的特色,就是在「隨時而宛轉」,風潮來得迅急,去得也快速,時移世易,終難逃時代的淘洗,披沙揀金之下,雖猶能留存少許「經典」,但就大勢而言,終不免江河日下,漸趨於沉寂。
武俠小說因其通俗性,不僅易讀易懂易入門,更成為過去雅俗共賞的重要休閒娛樂之一,夜闌人靜,一書在手,可以廢寢忘食,直到天光。但是由於新興的光電娛樂項目蓬勃發展,文字的魅力,寖漸不敵圖像,其由大眾轉成小眾,已是必然的趨勢,無可奈何花落去,令人感慨,也因此更令人珍惜。
現在的年輕人,閱讀武俠小說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這是許多愛好武俠得讀者,共同的感受,更遑論肯逐文逐字,探驪得珠,從字裡行間去品賞、領受武俠小說的奧妙之處了。不過,武俠小說所拓展開來的武俠文化,在近百年的流傳過程中,也早已開枝散葉,深入到個各社會階層的心裡了,只要一說及「武俠」二字,就大體能勾勒出八九不離十的隱約概念。概念雖然隱約,說不清、道不明,但卻如同深埋於土中的種籽,時雨而降,逢春而發,就是可以蔚然成蔭的大樹。
世奇是我當年在淡江中文系的學生,師承大儒愛新覺羅毓鋆,獲有博士學位,文史經籍造詣,自是不在話下,且又曾習武術,可謂是文武雙全、奮武揆文的學者。他當然是喜好武俠小說,也讀過不少武俠小說的。但是,他喜好的方式,有別於一般人,讀的方式,更是別出一格、自具卓識的。
基本上,世奇對武俠小說的「虛與實」,是區辨得相當分明的,武俠小說本質上就是「虛構」的,什麼俠客、門派、江湖,乃至所有的故事,都是文人心靈的創作,是可以悠遊、可以神往;可以發揮想像、可以薰刺浸提,但是絕對不能當真的,尤其是其中種種不可思議的武功、秘笈,儘管藉用了傳統武術的名目,影響深遠,卻是完全不足憑信的。因此,他常「罵」武俠小說,更嚴厲批判仿擬武俠小說而自命為大師、宗師、掌門的一群譁眾取寵的武術界人士。他著重的「武俠文化」,不在這些虛廓的名目,而是其內在的精神。
武俠小說儘管是「虛構」的,但也有其相當「真實」的層面,真實在哪?就在於武俠小說將傳統的文化與經典、歷史與哲學,融匯而出,透過意象的摹寫,傾注作者的思想,以精采動人的情節,講述一個在虛擬的江湖世界中,可能發生的、可令人喜愕歌泣的俠義故事。
這是文學的「真實」,文化的「真實」。明白了這點,我們才知道,武俠小說是不能複製於現實世界的。此所以世奇讀武俠,不凝著於文字的表象,而能直探原委,抉發作者更深層的思維。世奇將他的讀法,說成是「直破原典」,其實,有「破」才能有「立」,《紅樓夢》說,「假作真時真亦假」,世奇是「借假說真」,不但在閱讀武俠小說的過程中,明瞭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所在,更透過10年的武俠教學課程,引導學生如何透過小說的文本,去思索、去探討人生命中可能有的種種問題。
這樣的讀法,我是非常喜歡,而且認同的。書名《劍氣簫心》,「劍」是經天長虹,揮灑自如,可以破虛,可見膽識;「簫」則聲韻悠揚,餘音繞樑,可以存實,足以久長。這也是我對這本書的評價。
武俠小說的時代可能過去了,但是從世奇評說的文字中,我想,武俠,以及附麗於小說之上的文化,將會永遠流傳下去。
癸卯夏,林保淳序於木柵說劍齋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