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於2005年,後收入《縱橫今古說武俠》(林保淳 著),五南文化事業出版,2016年7月

武俠小說裡的「寶藏」、「秘笈」模式,向來是最吸引讀者的情節之一。「秘笈」的實存與否,頗難論斷,蓋此雖為小說家幻設虛構而出,但天壤之間,究竟有否此一奧秘?以有限的人智來說,恐亦如神鬼之說般,只能「存而不論」了。至於「寶藏」,則是確有其事,相傳清初大儒顧亭林,就是在山、陜之間發現了李自成從北京倉皇西奔時半路窖藏的鉅金,其後周遊國中,暗中支助反清組織,靠的就是這筆貲財。這事不僅野史言之鑿鑿,就是以情理推測,也是極為可信的。中國歷代戰亂頻仍,權勢起落,貧富更迭,有多少龐大的貲財在易主之際,曾經被埋藏在窮山峻嶺、沙漠窯洞、秘室暗穴之中的?財帛動人,又曾經有多少人為此一藏寶不惜艱辛,萬里跋涉,企圖起而出之人間的?而其間的爾虞我詐、真假混淆,又幾曾不是各類小說喜歡擷取的題材?但中原邈遠,故國不在,其中的傳奇儘管引人入勝,終究一如前塵隔海,相望而不能相及。難道婆娑之洋中的美麗之島,竟缺乏此一瑰寶?

我曾經閱讀過一些日本的通俗作品,每讀及有關藏寶之事,往往不禁心怦怦然而動,恨不得在台灣也有些寶藏傳說可供嚮往、可供想像,甚至可供探險;可惜,相關文史的研究闕如,此一夢想終究只能以憑弔的方式化為哀嘆。事實上,從鄭氏開台以來,歷清領時期到日據時代、國府時期,台灣儘管地處邊陲,而其間歷史劇烈的變化,又何嘗不是無代無之?而兵燹所過,固然人畜無噍類,可金寶財貨,宛然猶在,其中又有多少可供腕底生花、筆尖興風的傳奇事跡?而竟無有,而竟無有乎爾!這真教一向「財迷心竅」的我,椎胸頓足,徒呼負負了!

諸英的《諸羅奪寶》,在某個程度上滿足了我這方面的渴求。此書以林爽文事變為引子,由一柄小刀中的藏寶圖逗引出全篇故事,寫俠士、寫梟雄,寫爾虞我詐、寫利欲薰心,寫朝廷江湖衝突、寫英雄兒女情長,外及於台灣民情、番社風物,在短短不過十萬字的篇幅中,處處動人心絃。岳可孤之俊爽、單依唐之嬌稚、連天雪之陰騭、柳益之紈絝,摹寫如見其人不說,尤其難得是以史為經,發揮想像,雖云虛構,卻宛然真有其事。林爽文事變既真,敗落既真,當初起義鐻金既真,則有一筆貲財,在事敗之前深埋於而今日月潭中的某一處池畔,此事又何必疑其不真?

或者,就在如今我們腳底踏著的堅實土地下,無論是深山谿谷、鄉野林間、大城小鎮的某一處地方,還有一個年淹代遠,默默掩埋黃土之下的美麗傳說,等著我們去發掘、探秘,等著我們去傳寫、描摹呢!是為序。

林保淳於木柵說劍齋

200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