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侠小说史》(新修版),罗立群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
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特有的小说类型。在漫长的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武侠小说对反映和传递中华民族的英雄风尚,对鼓舞和塑造我们民族的灵魂,对树立和健全我们民族的精神境界,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武侠小说源远流长,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至少有六个重要阶段,且每个阶段都对武侠小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唐代中晚期是武侠小说第一个重要阶段。唐代是一个极富游侠精神的浪漫时代,唐代武侠小说不但数量多,艺术上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武侠小说在唐代步入成熟的小说类型,且形成两大分支:一是豪侠类作品,偏重豪勇、技击内容;一是剑侠小说,专注剑术描写。豪侠类作品偏重写实,在真实的基础上夸张、润饰,再现了唐代社会的尚侠风气。剑侠小说想象丰富,是一个奇丽、飘逸、诡异的浪漫世界。两大分支的形成,对后世武侠小说的创作和发展意义重大。
宋元时期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说话”艺术十分兴盛,从而产生了与传统文言小说形式不同的话本小说和章回小说,中国小说由此形成文言、白话两大系统。
至明代,白话长篇武侠小说《水浒传》问世,将游侠精神、中华武术与江湖文化融汇一体,展示了一个极为丰富的侠的世界。《水浒传》与明代话本武侠小说的出现,是中国武侠小说发展演变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此后,中华武术与江湖文化成为武侠小说描写的重要标识。
清代中晚期是武侠小说的第三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武侠小说可以形成四个流派:继承了《水浒传》余绪的“忠义盗侠”小说;武侠与公案题材熔为一炉的武侠公案小说;武侠与言情结合形成的英雄儿女小说;宗教色彩浓郁的奇幻剑侠小说。它标志着武侠小说从此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类型系统。
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末是武侠小说的又一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因受新旧思潮交互激荡之剧烈影响,武侠小说创作声势浩大,盛况空前。以作品内容划分,大致可分为四个派别。
技击派,代表作家有向恺然、郑证因、宫白羽,代表作品有《近代侠义英雄传》、《鹰爪王》、《十二金钱镖》等。
幻奇派,以李寿民为代表,作品有《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等。
侠情派,王度卢最为出色,代表作品是“鹤—铁五部”,即《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和《铁骑银瓶》。
历史派,以文公直为代表,他以明臣于谦的故事为经,以侠客义士活动为纬,写下了《碧血丹心》三部曲。值得一提的作家还有朱贞木。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在情节布局、武功撰述乃至情爱描写方面,俱新颖别致。民国时期是现代武侠小说的诞生阶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是武侠小说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极有影响的阶段。这时期的武侠小说兴盛地域是海外,主要是香港和台湾。
香港有梁羽生、金庸、倪匡、温瑞安、黄易等;台湾有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古龙、上官鼎、杨残阳、萧逸等人。尤其是金庸和梁羽生,挟其灵动雄浑的文笔,超妙入微的想象,传统文学的技法,西洋文学的技巧,历史文化的运思,写出了内容切理而丰润,意境深沉而开阔的作品。
古龙才情横溢,以散文、电影剧本的笔法创作小说,注重心理、气氛与意境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清水出芙蓉”的清新、平淡之美。港台武侠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名为“新派武侠小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由于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武侠小说创作和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天地。新时期的武侠小说创作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新元素,诸如现代科技的元素,异质文化的元素,电影、动漫的元素以及现代女性的观察视角等。
新时期的武侠小说作家大多热心于建构虚幻绮丽的武侠江湖,如凤歌的《昆仑》,沧月的“听雪楼”系列,步非烟的“武林客栈”系列,小椴的“杯雪”系列等;也有相当一部分作者沉湎于修真玄幻的剑仙世界,如萧鼎的《诛仙》,管平潮的《仙剑问情》,fresh果果的《花千骨》等。还有一些作家以民国武林为题材,描写武林人身处乱世的生活状态,如徐皓峰的《武士会》,慕容无言的《大天津》等。
与源远流长、声势浩大的武侠小说创作相比,武侠小说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平台、研究规模以及研究深度都非常欠缺。武侠小说发展史的研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至今已经有好几部通史和断代史面世,可以说各有千秋。
笔者这部《中国武侠小说史》是一部连贯古今的武侠小说通史。论著阐释了侠的定义、起源、形态以及侠义精神,论述了中国武侠小说的三大要素、两大分支,勾勒出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轨迹,脉络清晰,资料翔实,尤其注重理论批评与审美感悟的结合,表现出独特的学术个性。
此论著初版于1990年,分为八章。2008年修订出版,对有关章节改写、充实,并增写第九章评述当代武侠小说创作。此次重版又再加修订,扩为十章,对某些章节进行调整,增补了不少内容,力求史论结合,立论公允,自成体系。
武侠有梦,奇书共读;疑义辨析,寸心相知。
评论 (0)